氢能产业地方规划百花齐放 顶层设计尚在路上
氢能作为绿色、无污染、可储存的二次能源,是世界能源转型的一个重大战略方向。
在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方面,我国现阶段紧随世界发达国家的脚步,目前基本形成了燃料电池、电堆、氢燃料电池配套研发体系和生产制造能力,并陆续开展了客运、物流等以商用车型为主的示范运行。
2019年,氢能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此后3月26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指出地方应完善政策,过渡期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购置补贴,但燃料电池汽车和用于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继续享有购置补贴。
地方规划百花齐放
8月1日,成都市印发《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明确了未来五年内,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的五大主要任务。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0多个省市相继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应补贴措施,地方规划呈现出“百花齐放”态势。
据北京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17年之前,仅有佛山市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年,共有14省市发布相关规划和补贴政策,其中上海、广东南海市等5省市发布了加氢站建设和燃料电池车补贴政策;
2019年1-7月份,共有13个省市发布氢能产业相关规划和补贴政策。
综合对比多个省市氢能发展相关规划发现,各地产业规划有其一致性,多数都提及阶段发展目标,包括培育企业、建设加氢站、投用车辆数、实现产值等。但更多的是呈现了地区差异性。
首先,规划格局不同。武汉、苏州、佛山、张家口等8市为氢能产业相关规划,其中茂名、武汉两市规划氢能产业园的配套政策;上海、成都等5市为燃料电池车规划。
其次,规划层级不同。现阶段规划层级从区域级规划、省级规划、市级规划,到市区级规划均有。
如长三角区域出台《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广东、山东等7省出台了省级规划;成都、六安、武汉、张家口等14城市出台市级规划;上海市嘉定区、佛山南海区等5区域出台了区级规划。
总体来看,我国当前氢能产业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各地根据自身情况,提出发展规划、补贴和招商政策等来促进地方氢能产业发展。
顶层设计尚在路上
现阶段就全球来看,多个国家已经或计划出台氢能及燃料电池发展战略路线图,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将氢能上升至国家能源战略高度,澳大利亚也表示将制定国家氢能战略。
作为世界第一产氢大国,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中国随已出台了鼓励新能源、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其中也包括了氢能技术、燃料电池技术,表明了国家支持其发展的态度。
然而,我国氢能发展仍在起步初期,氢能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顶层规划仍未明确,在技术创新、产业配套、法律规范、国际影响力塑造等方面仍需探索。
氢能产业顶层发展规划,一方面能够明确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着重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基本性问题;
另一方面能够极大程度地解决氢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行政壁垒,实现全国范围内产业资源的充分利用;
再次能够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指明发展战略方向,调动地方企业积极性,促进我国氢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值得期待的是,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0~2035)》,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发展重点之一,这将对整个氢能产业链未来发展带来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