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元素网

氢能让一老油田重焕活力

发表于:2024-09-18  来源:石油link  

近50年的老油田,焕发出了氢动力。

此话可以追溯到2022年,中原油田迎来一项绿氢制造项目,为了产绿氢,项目周边放置着一排排光伏板,还有小规模的风电。

这些光伏板和风机在给油气生产提供动力的同时,还让旁边的制氢车间“吞水吐氢”。

作为河南省首个绿氢制造项目,亦作为中原油田这一老油田首个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项目,没想到时隔两年,竟再次迎来一位百兆瓦级风电工程“新将”。

而值得关注的是,这一风电工程竟建设在中原油田一处废弃油井场之中。

一边是传统油气生产,一边是多元化的新能源项目,闲置井场不闲置,中原油田正以自己的方式走出“化石能源+绿色能源”双轮新模式。

1

再添百兆瓦级“大将”

在中原油田,有这么一处制氢示范项目。

该项目日产高纯绿氢1.12吨,预计年消耗可再生电力电量252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4万余吨。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从一开始就选择采用了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工艺,此工艺可以算得上是现阶段与风电、光电耦合度最好的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

也正因如此,项目同时还配套建设了3.66MW的光伏电站以及9MW风电工程,总年发电量超2500万千瓦时。

据了解,早在2022年该项目就实现顺利投产,既是河南省首个“绿氢”制造项目,亦是中国石化首个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

时隔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就在本月,中国石化再次对外宣布,此项目迎来了另一位电力“大将”。

在河南濮阳,中国石化首个百兆瓦级风电项目的首台风机顺利并网发电,这一项目整体规划风电装机容量112兆瓦,建成后年发电能力将达到2亿多千瓦时,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17万吨。

除此之外,该项目还配套建设了开关站、储能项目等,按照建成一个并网一个原则,最终预计在今年年底完工。

有所不同的是,这一项目位于中原油田文留采油厂一口废弃长停井的井场中,项目的主要使命是为河南省首个“绿氢”制造项目提供低成本“绿电”,可以说,这一老油田也是走出了废弃油井“发绿电、吐绿氢”新模式。

谈到氢,想必大家脑海中会涌现出很多产业发展难题,比如说,制氢技术成熟了吗?制氢成本太高,氢能应用场景不够明确等等。

纵然如此,作为一种清洁零碳能源,氢能依旧是被列入国家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之中,成了诸多企业的新方向。

2

氢:老油田焕新的“催化剂”

其实,中原油田利用氢能产业让自己焕发活力的案例不止这一项。

在今年3月份,中原油田依托之前风电、光电项目的优势,在河南濮阳工业园又新搞了另一个制氢项目——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电解水(SOEC)制氢。

这一项目被视为上一制氢项目课题的延续,据了解,这次的SOEC制氢工艺能耗更低,且可以解决贵金属催化剂成本高、液态电解质腐蚀流失等诸多问题。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一项目的推出也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工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成为可能。

同样作为老油田,玉门油田在今年3月也成功投产了一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制氢装置,据悉,所制氢气纯度达99.99%,项目年产氢能力达2100吨。

由此可见,氢,逐渐成为了一些油田油企转型的新赛道。

说到氢,就不得不往上提起要做“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中国石化。

早在2021年中期业绩会上,中国石化就明确提出了公司“十四五”期间氢能发展思路:一是规划建设加氢站1000座,加氢服务能力达到20万吨/年;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规划累计制氢产量超百万吨;三是聚焦氢能交通领域和绿氢炼化。

也就是说,在氢能这条赛道上,中国石化早有“预谋”。

除了前面说的上游制氢之外,在中游储运和下游用氢方面,中国石化也是强力布局。

今年4月,中国石化宣布,其乌兰察布至燕山石化的“西氢东送”输氢管道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该管道将经过内蒙古、河北和北京3省(市)9县区,全长400多公里。

据了解,这将是中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

还了解到,截至到今年4月,中国石化已建成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11个,加氢站128座,基本覆盖了“3+2”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也是全球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

可以说,中国石化氢能“野望”从上至下,制储运用一盘大棋全覆盖。

3

万亿级赛道已成新野望

氢能,也逐渐成为各国“垂涎”的新一代能源。

美国计划在2030年投资约80亿美元助力氢能发展,提升氢能需求至1700万吨、建成5600个加氢站;欧盟计划在2040年前氢能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

而中国也在2022年《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指明,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

去年年底,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曾在《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中预测:到2060年我国氢能消费规模将接近8600万吨,产业规模4.6万亿元,绿氢会成为氢源主体。

如此万亿级赛道,虽还充斥着很多难题,但也已成为我国很多能源企业的新野望。

近日,力争做中国第一的中国石化,旗下石化机械又斥资1亿元成立全资子公司——中石化氢能机械有限公司,进一步加码氢能产业。

据了解,2023年,石化机械建设8座加氢站,累计加氢量超过2000kg;建成国内首座站内碱水制氢加氢一体站和首座万方级供氢中心。

无独有偶,中国石油对氢能也是十分感兴趣。

去年,中国石油首个自主研发制造的绿电制绿氢装备正式运用于实际生产中;首座“油气氢电光非”全业态综合能源站在江苏正式投运,成为行业内首个具有全应用场景的综合能源服务站。

今年,中国石油还在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推进了多个绿氢项目,其中,青海100万千瓦风光气氢项目还是中国石油首个万吨级绿氢项目。据说电解水制氢规模达到10万Nm³/h,整合风能、太阳能与天然气等多种能源形式……

除此之外,一大批氢能公司也是纷纷成立。像华电集团、东方电气等央国企投资加码,上市公司、创新型企业也是开始瞄准入局;涉及方向包括氢储能、制氢技术攻克、氢能混合动力系统研发等等。

而就连广汽、比亚迪、宝马、特斯拉等在内的多家汽车巨头也转头押宝氢车,制定相应的氢车推广目标。

国际货比基金组织曾有过这样一段表述:如果1990年代是风能的十年,2000年代是电池的十年,那么在2020年代就将迎来能源转型的下一个转型——氢能。

被寄予厚望的氢能产业,想必未来定会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