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亿元!这一央企再签大型绿氢项目
近日,由中石化新星(内蒙古)西氢东送新能源有限公司申报的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制氢厂部分)正式获批。
根据公示文件,该项目总投资59.4亿元,初步计算,该项目共计需要碱性电解槽约1GW,项目建设周期为2024年06月至2026年06月。
据悉,该制氢厂为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其中的制氢厂部分。项目的主体新能源建设规模为254.6万千瓦(其中风电174.2万千瓦、光伏80.4万千瓦)。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5亿元,投产时间2027年6月。
该项目还具备每年制取10万吨氢气的能力,将通过“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将氢气送至燕山石化,足以为燕山石化等周边企业提供稳定、绿色的氢气供应。
2024开年,中国石化在氢能领域再落一子。
雄心壮志
中国石化在氢能领域的野心已经不再是秘密了,紧跟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的步伐,从2018年,中国石化就已经加入了国际氢能委员会,与国家能源集团、潍柴等5个企业共同成为氢能委员会的五个中国成员。
众所周知,交通运输和炼化领域是传统能源中的高耗能领域,面对令人头大的脱碳压力,中国石化另辟蹊径从绿氢上做文章进行降碳转型。
2022年9月2日,中国石化发布实施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远期力争成为世界领先氢能公司的发展目标。
公司将按照“加氢引领、绿氢示范、双轮驱动、助力减碳”的思路,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两大领域,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引领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尽管绿氢是主流但当前的用氢占比还是灰氢占大头,炼化的机会也随之而来。
但制氢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还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工业领域由灰氢转向绿氢是必然之举,“绿氢”不仅是中国石化,也是整个行业的最终的选择。
早在2020年,时任中石化董事长张玉卓就提出了“一基两翼三新”战略构想,将触角伸向了氢能产业。
按照其氢能“三步走”战略:一是规划建设加氢站1000座,加氢服务能力达到20万吨/年;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规划制氢产量超百万吨;三是聚焦氢能交通领域和绿氢炼化。
2023年6月30日,中国石化第一个贯通风光发电、绿电输送、绿电制氢、氢气储存、氢气输运、绿氢炼化等绿氢生产-利用全流程的项目——新疆库车绿氢项目投产产氢,8月30日全面建成投产。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中石化“央企”的担当代表性,新疆库车项目在行业里也具有有标杆性的意义,而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绿氢项目。
疯狂生长
随着2023年12月25日氢能高速方案的提出,对于中石化当前“建站狂魔”人设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截止目前中国石化建成成渝万、京津唐、沪嘉甬三大氢能交通走廊,累计建成加氢站数量超110座,国内加氢站网络占有率约30%,成为拥有加氢站最多的企业。
当下中国石化加氢站已经做到 “3+2”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中主要城市及重要地区基本覆盖,氢气加注量连续3年增长率超过100%。
而在氢能产业上,中国石化也持续落子,中国石化投资设立多家氢能公司,落地实施多个氢能项目。
早在2019年3月4日,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在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石化已经在布局氢能产业,对氢燃料电池也做了相关的研究,截止目前中国石化已经投资多家氢能相关公司进行布局。
然而2023的收尾时刻,中国石化却被爆出最大绿氢示范项目效率不达标。
根据BloombegNEF(BNEF)透露,由于各种因素,包括系统设计中缺少一些安全功能和效率不达标,新疆库车的260MW绿色制氢设施一直以不到其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的效率运行。
据中石化2023年12月25日的公开回应信息,库车绿氢项目自6月30日顺利产氢以来,截至2023年12月21日,已累计向用户端塔河炼化输送绿氢2236万方。
根据实际运行时间按照满载两万吨,项目实际产能利用率约为20.1%,比彭博调研的数据还要低约10个百分点。
这个惊天大瓜的爆出对中石化可谓是迎头一击,但是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氢能产业的经济性都令这件事情充满魔幻,毕竟就在一年前,该地的光伏电站还遭受到了沙暴袭击而大大影响项目进程。
社会责任与经济性落实二者之间能否在库车项目上并存还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但败走麦城对加速发展进行示范的中国石化或许会是一份答卷中最值得记录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