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投氢能总经理张银广:打破“制约”,长期“引导”
“氢气是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方向,也理所应当地成为国家电投重点发展的领域。而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布局目标主要为两个重点,一方面提升自主技术与装备的成熟度,不受制于人;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长期引导性政策,加快推进氢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在10月15日举办的2020氢能产业发展创新峰会(济南)上,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公司总经理张银广在接受高工氢电采访时如是表示。
事实上,国家电投围绕制氢技术以及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完成了技术的积累和储备。“我们在燃料电池的材料级包括催化剂、质子膜、双极板等都已实现了全面自主化,同时也在布局制氢技术,通过技术和产业两条线共同推动集团氢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对于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现状,张银广认为,现在国内自主技术已经具备了推动产业向前发展的条件,但技术尚不够成熟。此外,国内整个产业的发展只靠政府买单是很难做大,需要创作一种商业化运营模式,让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可以规模化发展,把资本引进来,把成本降下来。
在政策层面,张银广希望国家能破除一些制约性政策,推进符合能源发展的政策。同时加强引导性政策的推广,把氢能产业的推进与能源保障、生态环境问题结合起来,全面打消企业与大众的顾虑。
此外,他还认为当前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处于大规模爆发前夜,2025整个产业发展将迎来拐点,2020-2025年期间,国内氢能发展相关技术、产品将逐步成熟,产业链将趋于完整,氢能供将给以副产氢为主,氢气输运将以拖车为主,氢能应用将以示范为主,主要方向为氢能交通。
个中观点振聋发聩,引人深思。具体采访如下:
记者:今年国电投在能源线及产品线的布局非常频繁,集团最终在氢能源领域要打造出一种怎样的局面?
张银广:你的问题非常好。从国家电投来讲,我们对未来氢能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认为这是国家清洁能源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电投从2016年开始到现在一直致力于氢能相关技术和产业布局。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国家电投在氢能方面重点瞄准了几个方向:国家电投既要成为未来氢能源的供应商,打造氢能源供应商的定位,同时又以国电投氢能公司为依托,在关键技术和产品方面发力。后者目的是在自身发展氢能产业的同时,也要为国家氢能产业打造自主的技术和装备,不能受制于人,另外也能够快速推动整个产业发展。
记者:作为一家在清洁能源已经取得优异成绩的央企,国电投发展氢能产业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银广:国电投在四大发电集团中算清洁能源占比最高的公司。截止到今年底,我们清洁能源占比将会达到53%,下一步会达到60%乃至70%。从这一角度来看,国家电投非常重视氢能发展。
我们认为只有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才能根本解决氢能自主化供给的情况,才能真正让氢能成为我们终端能源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方面,氢能和可再生能源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目前是国家电投很大的致力的方向。可再生能源一方面发电,一方面制氢,我们希望做成协同发展的情况。大家知道现在电网的消纳还是受一定限制,如果能和氢能发展结合在一起,把这个波动性进行抑制,这个就是国家电投发展氢能的优势。国电投本身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型的企业,在制氢方面有很多资源。
另外,在技术方面,目前国家电投围绕着制氢技术以及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完成了技术的积累和储备。我们在燃料电池的材料级包括催化剂、质子膜、双极板等都实现了自主化,也在布局制氢技术。通过技术和产业两条线共同推动集团公司氢能产业的发展,这是国家电投的另一个优势,也是我们宏伟的战略目标。
记者:国电投在氢能上投入是非常明显的,但同时又做产品,是怎样的一种考虑?
张银广:国家电投做氢能的出发点还是推动能源转型发展。我们希望把氢能快速地推广、应用,能够替代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解除我们国家目前对外的依赖,这是我们的出发点。我们最开始布局氢能时,国内技术和产品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多彩,但当时要去推动,首先是要把产业链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掌握住,不要被卡脖子。出于这个目的,我们抓住了几个尤其是和产业链相关的制氢的环节以及产能应用环节。只有把这两条链路打通,才能起到推动作用。
这几年我们在产品上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下一步,我们在战略布局上会将能源线和产品线并举,两方面协同快速推动集团氢能产业发展。
记者:国电投在燃料电池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与突破?国内企业在这方面目前呈一种怎样的现状?
张银广:目前国内燃料电池真正“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国内自主技术已经具备了推动产业向前发展的条件。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与国外在技术上不存在差距。差距在什么地方?差距在于技术和装备的成熟度。
为什么不成熟?我们国内规模太小了,我们现在为止汽车才推了6000多辆。在这其中有多少用了国内自主技术和装备?实际上目前我们有很多技术与装备只是在实验室或者在实验室的路上。我们下一步通过我们的示范城市群也好,通过构建商业模式也好,快速让我们的自主技术和装备成熟起来是我们产业应该重视的地方。
记者:燃料电池在未来几年或者更长时间内的应用场景主要是在哪些方面?
张银广:从氢燃料电池汽车来讲,我认为未来包括近期可能会在重型运输车和物流车率先展开应用。其次可能在船舶上展开应用。包括其他的一些应用场景,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购置和应用成本的下降,市场空间会梯次打开。
记者:您刚才提到氢燃料电池在应用场景的推广率先会在重型运输车和物流车中开展,但这类重型运输车和物流车企业以民企居多,而且规模偏小。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张银广:目前氢燃料电池公交、城市环卫,基本都是政府买单的。这个规模上可能上不去,但作为氢能汽车示范应用推广的起步是可以的。如果要想氢能获得发展,必然走这么一条路来践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可行性。
在可行性上,我们看现在的策略实际上可把它拉长到一个有望引入社会化资本的周期之中去看。如果单纯就现在氢燃料汽车的推广看,政府成本压力很大,但如果放到较长周期来看,产业肯定有利润。通过构建一个商业模式把它拉长,这样平均成本会下降很多。这样情况下,利用资本的力量,加上一定的政府引导资金,以小钱拉动大钱,构建大的应用场景,氢燃料电池汽车就具备它的可行性。
记者:在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政策上,您有什么期待?
张银广:两方面,一方面是破除一些制约性政策,将氢能变成符合能源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出台长期有效的引导性政策。长期有效的引导政策可以让企业有规划地推动产业发展,让它离可操作和可商业化更近一些,而不是示范期一过,政策就没了。不然企业在做长远布局的时候会有压力。
记者:9月出台的“以奖代补”新政上对加氢站建设不再有补贴,这对下一步的产业发展是有哪些影响?
张银广:目前限制整个氢能产业发展的因素除了技术、商业模式之外就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方面的瓶颈比较大。希望在基础设施这方面国家能有统一的规划,类似德国、日本到2030年计划建成多少加氢站,布点在哪里。这会让整个产业的发展有一个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