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槽即将迎来风口,大佬陈兵备战
来源:原创 2024-05-07
近日,隆基公司在迪拜的一次活动中提到,计划在明年年底前将电解槽制造能力提高到5GW至10GW之间,着眼于将其销售扩大到中国国内市场以外。
而日前在京召开的"第九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中,隆基氢能副总裁王英歌也表达了从光伏进军氢能,推动电解槽出海的计划。
无利不起早,一向以光伏见长的隆基,为何选择将目光投向氢能,是隆基甚勇还是电解槽市场升温在即?
市场升温
随着过去一年全球绿氢项目的增长,全球电解槽市场也迎来热度。
根据Aurora Energy Research最新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欧洲氢气市场报告》(HyMaR),在过去六个月里,全球规划中的氢气电解槽项目激增了55GW。
全球电解槽数据库目前约为1.2TW,在过去六个月里显著增长了4%,需要5.5PWh的电力。
Aurora表示,大多数项目(90%)仍处于早期阶段。现有项目的总运营容量接近2GW(1923MW),增长了1133MW;大约130–140GW的项目在建设中。
随着电解槽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的《2024年能源转型投资趋势》发现,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氢能和碳捕集都推动了投资的同比增长。
绿氢项目进入各国降碳,发展清洁能源的视野之中,份额不断增加。
而就世界范围来看,全球电解槽厂商之中,以中国和欧洲电解槽企业的生产规模领先。
IEA统计,2021年全球电解槽总产能8.0GW/年,其中欧洲和中国产能分别为3.5和2.9GW,占比分别为44%和36%。
欧洲的电解槽产能和项目开发能力都位居前列,但近年来,中国电解槽厂商在此方面获得突破。
目前欧洲部署电解槽正面临着原材料的障碍。电解槽的生产需要40多种原材料和60多种加工材料,而在所有电解槽技术中,来自中国的电解槽原材料成为其主要供应商。
中国正在迎头赶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制氢电解槽是继电池、光伏、电动汽车之后,中国有可能第四个大宗出口的新能源产品。
IEA预计,2023/2025年全球电解槽总产能将分别达到21.5和45.1GW/年,欧洲和中国电解槽产能合计占全球的85%/68%;2021-2025年全球电解槽总产能复合增长率达到54.1%。
竞争激烈
但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市场火热的同时,电解槽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也正在被改变。
随着新生力量的涌入,国内电解槽市场原本由竞立、派瑞氢能等老牌槽商把持的市场格局也迅速重整。
但依然由头三家企业仍占据国内7成制氢电解槽订单量,后入局的隆基氢能也在2023成功跻身前三。
而国际市场,电解槽厂商也蠢蠢欲动。
日前,德国制造巨头博世 (Bosch) 董事长Stefan Hartung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公司已开始向试点客户发送其新型1.2MW的PEM电解槽原型机,紧凑型PEM电解设备预计将于2025年投放市场。
但来自中国的价格低廉的电解槽产品正成为欧洲绿氢项目的 “救命良药”。
欧洲此前遭受重创的绿氢项目HyDeal España项目发言人Lepercq曾表示,利用伊比利亚的太阳能和中国的电解槽,才是欧洲实现绿氢生产目标的可行之道。
但欧洲也一直以来防备着来自中国的电解槽制造厂商。
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在今年 2 月就 NZIA达成了共同立场,这意味着它也极有可能通过这个障碍,为部署一系列欧盟制造的净零设备(包括电解槽,燃料电池和其他氢气包)打开了大门。
此举受到了来自欧洲的电解槽厂商的支持,对他们来说中国廉价的电解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但也使得一系列项目叫苦连天甚至暂停。
虽然电解槽市场的风口在即,但BNEF却分析,目前潜在的供应远远超过需求。
BNEF指出,到2023年底,世界各地的工厂每年可生产高达31.7GW的电解槽——几乎是当年交付量的17倍,是2024年预计交付量的7倍多。
尽管如此,但来自各地的制造商们已宣布进一步扩张,到今年年底,电解电池组年组装能力将超过50GW,到2025年将增加到近75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