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正文

张晓强:坚持绿氢方向 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原创 2023-11-10

张晓强:坚持绿氢方向 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11月7日,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在佛山市南海区樵山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本次大会以“拥抱绿氢时代 迎接零碳未来”为主题,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共同举办,重点围绕《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深入落实、绿氢应用示范建设与绿氢平价路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交流。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出席并发表致辞。

0d927ebfed6f6a217dae7a6b9486b5f.jpg

 

张晓强在致辞中提到,今年受乌克兰危机持续,巴以新一轮冲突加剧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各国更加注重能源供应本土化、清洁化,加大风光、氢能等产业发展力度。

我国“双碳”工作持续推进,新型能源体系顶层设计正在谋划当中,氢能作为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以及长周期储能方式和重要工业原料,应在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独特作用,对实现“双碳”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据张晓强介绍,自去年3月国家氢能规划发布以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氢能试点示范项目落地提速,各地加快产业布局,取得显著成效。

而中国氢能联盟9月发布的白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售量新增3367辆,保有量达12682辆,同比增长约36%;建成加氢站358座,同比增长超40%。今年1-9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均在2800辆以上,保有量接近16000辆。

同时,绿氢项目备受重视,据有关机构数据,我国2021年新增绿氢产能达2万吨,2022年进一步上升至3.3万吨,而2020年还不到5000吨。

我国西北地区规划的绿氢项目到2025年产能将达到70万吨;十个省份规划的到2025年绿氢产能高达104万吨。

今年8月,中石化新疆库车年产2万吨的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显示了绿氢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望未来,氢能产业“1+N”政策体系将逐步完善,促进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成本高、储运难、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监督管理滞后等问题,为氢能绿色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环境。

随后,张晓强就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发表意见:

第一,要坚持氢能绿色发展方向。发挥氢能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将绿氢作为消纳新能源电力、促进新型电力体系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突破一些业界反映强烈的政策障碍,进一步改进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管理,创新电价优惠、税收优惠、要素保障等措施,促进“氢—电”耦合发展。

同时,优先用好工业副产氢,合理布局海上风电制氢等,结合资源禀赋选择制氢路线,保障氢源供给。

第二,我国西北等地区风力、光热资源丰富,但本地对大规模风光电力消纳能力不强,距主要消费电力的东部地区距离远。

有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国的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将达12亿千瓦。对快速发展的绿电、绿氢如何有效利用以及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统筹规划,协调推进落实。

第三,进一步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科技创新是氢能产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也是降低制储运用各环节成本的关键。

特别是绿氢,要加快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材料创新,推进PEM制氢、储氢加注设备、氢内燃机等创新和应用,促进低温液氢、液氨、有机液体储运、盐穴储氢、管道输送等技术创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为氢能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第四,积极拓展绿氢在交通、工业等领域规模化应用。绿氢在交通领域应用起步较快,但基础设施建设仍有提升空间,缓解加氢焦虑、创新混合建站模式等是关键。

同时,绿氢在工业领域应用潜力远未释放,应加快降低绿氢成本,推动钢铁、化工、石化等产业“灰氢”转“绿”,构建低成本、规模化储运体系,开展多元应用示范。

为推动绿色氢能应用,加快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发展,此次氢能产业大会上,国经中心将与中国氢能联盟、佛山仙湖实验室一起,在“可再生氢100倡议”下发起“氢行行动倡议”,鼓励骨干企业带头开展全场景、高品质、绿色化氢动力交通应用,形成“百站万辆”新发展格局。

第五,切实优化氢能产业发展制度环境。绿氢发展亟待制度创新,要在科学安全发展的前提下,充分体现氢的能源属性,理顺氢能产业及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明确审批管理程序,健全各环节、各领域安全规范和标准体系,促进氢能产业行稳致远。

最后,张晓强表示,广东省是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佛山是氢能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的代表性城市,希望继续发挥领头羊作用,用好制度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探索更多新模式和新路径,为全国氢能绿色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

同时,也希望政产学研、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各方代表,就绿氢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开展研讨,共同谋划绿氢美好未来,为推进“双碳”工作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