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积极打造“中国北方氢谷”
来源:中国能源报 2022-11-14
吉林省提出将发展氢能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
日前,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氢动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下称《规划》),提出将发展氢能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贯通氢能产业链条,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抢占绿色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制高点,打造“中国北方氢谷”。
业内普遍认为,吉林省新能源资源禀赋优越,能够为氢能产业提供氢源。与此同时,吉林省雄厚的工业基础,将丰富氢能应用场景,实现以电解水制氢为主要技术路线,延伸打造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全产业链。
资源优势显著
吉林目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压减煤炭消费总量、治理环境污染、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总量等严峻挑战。针对上述问题,《规划》提出将氢能产业作为吉林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加速推动可再生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助力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深度脱碳。
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看来:“吉林发展氢能产业有两大基础优势。一是新能源资源丰富,具备支持发展氢能产业发展的良好资源条件;二是工业基础雄厚,尤其是汽车、化工等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体系成熟,具备促进氢能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突出优势。”
官方数据显示,吉林省内有国家级松辽清洁能源基地,待开发规模上亿千瓦。全省风能潜在开发量约2亿千瓦,可装机容量约为6900万千瓦;全省地面光伏电站潜在开发容量为9600万千瓦,可装机容量约为4600万千瓦。
在产业结合方面,《规划》指出,吉林省是新中国汽车产业和化工产业的摇篮,产业实力雄厚,作为农业大省,对化肥有刚性需求。近年来吉林省碳纤维产业发展迅猛,已跃入国内第一梯队,其他新兴产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全省产业基础与氢能产业融合度高、衔接性好。
规划千亿产值
《规划》提出,到2025年,超前布局基础设施,2025年建成加氢站10座;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规模达到500辆;到 2030年,建成加氢站70座,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规模达到 7000辆;2035年,建成加氢站400座,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规模达到7万辆,氢能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孙传旺认为,《规划》明确了吉林氢能产业的发展目标,指明了氢能产业的具体发展路径,有望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带动氢能相关产业投资与发展,为当地氢能企业创造更大发展空间。
记者了解到,此前吉林在氢能领域已率先开展一系列示范应用,为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在制氢领域,吉电股份、华能集团等企业已在白城开展电解水制氢试点项目建设;在氢能应用领域,吉林省内已建成示范加氢站3座,在运氢燃料电池汽车35辆;研发方面,一汽集团在燃料电池乘用车和商用车方面已逐渐形成自主核心竞争力,在燃料电池方面已初步掌握发动机自主集成技术,并开展电堆设计与装配、膜电极和柔性石墨双极板基础技术研究。
按照《规划》,吉林省将打造“白城-长春-延边”“哈尔滨-长春-大连”氢能走廊,以及吉林西部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化供应基地、长春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应用基地、吉林中西部多元化绿色氢基化工示范基地和延边氢能贸易一体化示范基地。
“白城有丰富的风光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长春作为汽车制造基地,可以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延边作为贸易口岸方便未来进行陆上氢能出口。《规划》的设想切实考虑了吉林及周边的产业基础及地理优势,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为吉林及周边地区的氢能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PGO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周元认为,《规划》提出到2035年氢能产值达到1000亿,将进一步激励吉林氢能产业上下游企业,并为吉林的电解水制氢装备环节、氢燃料电池重卡、氢管道建设等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补齐产业短板
《规划》提出,到2025年逐步构建氢能产业生态,产业链逐步完善,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到2030年,全省氢能产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链布局趋于完善,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到2035年,吉林省将打造成为国家级新能源与氢能产业融合示范区,“一区、两轴、四基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氢能资源网格化布局延伸全域,并提升通化、白山、延边等地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孙传旺提醒,一方面,东北是我国的工业摇篮,得益于丰富的资源禀赋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政策支持,东北工业基础实力雄厚,产业发展体系完整,有利于发挥产业集群优势,集中力量衔接氢能产业发展;但另一方面,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东北地区工业技术水平较低、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等弊病也随之凸显,不利于氢能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与氢能产业链发展生态的建立。
对此,孙传旺提出,未来吉林需凝聚多方合力,为氢能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政府层面,需要加强氢能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并加快氢能战略发展规划的推进机制,明晰各方职责;产业层面,需要尽快打通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等产业链环节,推进氢能生态建设;企业层面,则需要加大氢能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着力提升氢能发展技术水平。
周元表示,东北地区包括吉林氢能产业领域的人才比较缺乏,新材料以及精密加工技术设备、基础设施、行业标准规范相对薄弱,在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氢能储运技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短板。“既要加大氢能储运关键技术的支持力度和研发投入,加快提升氢能技术工艺水平;也要加强统筹谋划,加快氢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布局氢能相关设施,推动制氢、储氢、加氢设施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