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要防止“煤制氢”一哄而起,盲目发展,造成生态破坏、气侯变暖新风险
来源:经济观察网 2020-01-09
1月5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在2020中国绿色经济年会上表示,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要防止煤制氢、油制氢一哄而起,盲目发展,造成生态破坏、气侯变暖的新风险。
他说,目前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虽然兴起,发展起来,化石能源制氢技术成熟,但路径并不可取,对于氢从哪里来的研究不够。氢大多以煤水合气化为主,产生1公斤氢要伴生11公斤左右的二氧化碳。如果像有些专家讲的搞煤制氢、油制氢,把氢气作为目标产品生产,造成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331.4亿吨,比上年增长了1.7%,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绝对量还在上涨,而中国排放已达100亿吨,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比上年增长了2%以上。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在下降,2018年比2015年下降了约45.8%。
“但是绝对量在上升。感觉形势逼人。”李毅中说。
应建立法规标准
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到,氢能具有安全、高效、可再生、清洁、低碳等特点,发展氢能可丰富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推动化石能源清洁转化和替代,尤其是中国“富煤贫油少气”资源能源现状仍未改变,煤炭气化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前景广阔,其中前者备受青睐,最具经济性。
目前,氢气的应用场景较为广泛,在石化领域是用量最大的化工原料之一,可用于合成氨、合成甲醇、石油炼制等,新能源汽车蓄势待发,对氢燃料需求稳步提升,不过,用氢缺口也逐渐加大。
业界专家指出,中国在煤炭气化制氢方面,具有原料丰富易得、成本较低以及技术成熟、产量高的优势和特点。目前,天然气制氢成本约为2元/立方米,而煤制氢成本仅0.8元/立方米左右,每年煤制氢产量达千万吨级,可支持规模化应用。
不过,煤制氢仍面临着储运、环保和安全的难题待解。尤其是环保方面,煤制氢面临碳排放处理的问题,尽管已有配套技术方案解决,但成本太高,这是制约煤制氢发展的一大瓶颈,如果不解决碳排放的问题,很可能会受限。
世界能源理事会将此伴有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的氢称为“灰氢”,把二氧化碳通过捕集、埋存、利用,避免大量排放的氢,称为“蓝氢”。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等规划政策,其中都涉及氢能,但专门针对氢能发展的政策标准尚未出台,缺乏进一步往下落实的配套政策,而煤质氢方面更缺乏细致的环保标准及规定。
李毅中说:“我们向全世界做了二氧化碳减排的承诺,但不客气的讲落实的还不够,建议国家对煤化工用水,二氧化碳排放建立法规标准,排多少可以、排多少不行?将来碳税收不收?耗水多少可以?需要降多少?达不到会如何?现在还没有法规标准和指标。建议相关部委予以考虑。”
他同时指出,在进行燃料电池攻关时要关注氢气的来源,寻求环保经济可靠的制备途径,而核能制氢、太阳能制氢、生物制氢还在研究阶段,距离真正产业化有很长的路要走。
628家危化工企业已完成搬迁,占比53.4%
李毅中表示,当前工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形势总体向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涌现了一大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但长期积淀的问题并没有根除,工业仍是主要的能耗大户和主要的污染源,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
近几年,国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企业特别是重化工污染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依法依规倒逼小钢铁、小煤矿、小矿山、小水泥、小化工、小炼油、小造纸等转型或退出。
“不是说厂子小就要关,而且它违法违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事故多发,长期不达标,落后产能必须关掉。但是关一个小的比建一个大的产能还要难。”李毅中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在执行过程中要防止简单粗暴,要给企业留出时间和空间,给予技术指导和支撑。
而对于那些危化品生产企业,也正在经历着一次大规模的搬迁改造。
201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城镇人口密集区现有不符合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就地改造达标、搬进规范的化工园区或关闭退出。其中,中小企业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大型企业2018年底前全部启动搬迁改造,2020年底前完成。其他大型企业和特大型企业2020年底前全部启动搬迁改造,2025年底前完成。
根据官方数据,全国初步确定的需要搬迁改造的企业共1176家,其中异地搬迁479家,就地改造360家,关闭退出337家。
李毅中向记者透露,全国危化品生产企业从江苏响水事故后,工信部按国务院指示进行了梳理,全国危化品生产企业需搬迁和改造的就有1176家,名单很细致。这些企业多数集中在长江、黄河流域。截止2019年11月底,已完成搬迁改造628家,占比53.4%。也就是说,还有一半2020年底要全部完成。
“化工行业是典型的高危和高排放行业,近年来化工事故多发,伤亡惨痛,触目惊心。我统计了一下,2018年全国化工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13起,十几年来没有过的,2019年11起,都造成了污染。”他说。
2019年4月,工信部召开了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专项工作组首次会议,工信部要求扎实推进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做好加大重点地区和重难点项目协调、加强搬迁改造工作中的安全环保管理等六方面工作。
不过,大规模搬迁改造资金压力大、园区接纳能力有限等仍是危化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这个任务可够重的,化工企业搬迁首先是钱的问题,得花多少钱?企业没那么多钱,国家拿了100亿,也是杯水车薪;其次是就业问题;此外,还将影响当地当年GDP的问题,一系列问题。但是一定要下这个决心。”李毅中说。
在他看来,保障企业安全环保运营,根本措施是要靠科技和管理,靠人员素质和责任心,而非简单的砍掉多少企业、多少园区,更不是取消哪个行业。不能简单行事,要分门别类,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化工企业规模化、园区化、专业化、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实现绿色清洁安全生产。特别是重化工企业,在新一轮技术改造中要基于以往成功经验,突出“绿色、低碳、智能”,严格按国家标准,全面治理,做到优质高效、本质安全、净零排放、绿色智能。( 记者 董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