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含量”增加!两会“氢”音集锦
近年来,伴随着能源转型成为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氢能逐渐成为两会上的热点话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众多代表委员们围绕氢能产业发展积极发表意见,亮点频出的同时,也为氢能产业发展的提供了方向。
2024年3月5日,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重磅指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这是氢能作为前沿新兴产业,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正文。
以下为部分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早在2019年,氢能便以“加氢”这样与“氢”相关的形式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彼时的报告当中提到“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五年间,氢能的发展不断为其加码,如今首次以“氢能”正式身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氢能不再只有关于加氢设施建设的只言片语,而是成为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一分,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一环。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董事长张天任: 建议加快氢能行业相关标准制定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向2024年全国两会提交《关于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进程,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建议》。 张天任建议,国家层面应围绕整条产业链加快推动各类国家标准的制订和发布,建议组织行业头部企业的有关专家组成相应的联盟及标委会,积极制定及发布行业标准,以此保障氢能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加速推动氢能行业的发展。 此外,为破解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张天任建议,推动示范城市群扩容。在已有五大示范城市群的基础上,推动示范城市群扩容,加快推进第三批示范城市群申报及审批相关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王中良: 推动绿氢产业利用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王中良提出,随着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制氢将是规模化发展绿氢产业的重要一环,需及早纳入绿氢标准体系,以碳排放控制作为绿氢认证的“标准线”,国家要统筹推动绿氢标准出台。 在王中良看来,要逐步探索工业领域替代应用不断提升氢能利用经济性,拓展清洁低碳氢能在化工行业替代的应用空间。扩大工业领域氢能替代化石能源应用规模。 与此同时,王中良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巩固风能光能制氢优势的同时,兼顾探索研究制氢技术路线,促进绿氢消费的空间供需匹配,持续优化核电发展方式和绿氢产业链布局。 另一方面,结合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特点,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有序拓展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客、货汽车市场应用空间,逐步建立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廖明宏: 加快氢能产业关键技术攻关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廖明宏表示,“我国氢能产业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但仍处于发展初期,在产业政策制定、关键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廖明宏建议:一是制定国家层面的氢能安全生产管理政策;二是加快成立政府引导的科创基金;三是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四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五是出台制氢、用氢的相关鼓励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需加强政策支持 促进绿氢及绿氢化工产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将2024年两会期间提交关于新能源消纳、绿氢产业高质量发展、改变光伏行业低价中标乱象、农村光伏等内容的多份建议。 其中,针对绿氢产业,钟宝申认为,绿氢作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方向,技术密集、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发达国家出台鼓励政策,支持本地区产业发展。中国需加强政策支持发展,抢占高地,促进绿氢及绿氢化工(绿色甲醇、绿氨等)产业发展。 对此,钟宝申的提案给出了四大建议:一是建议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支持离网制氢项目申报。二是建议明确政策要求,促进多绿氢多应用场景落地。三是建议完善技术标准和体系建设,做好行业准入。四是建议取消绿氢复合项目进入化工园区的限制。 川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 呼吁支持将成渝氢走廊区域纳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 川渝两地聚集了一大批氢燃料电池整车企业、氢燃料电池系统企业、核心零部件企业和制储运加企业,拥有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条,大规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前景广阔。 但从推进成渝氢走廊建设高质量发展实际需求来看,仍面临氢燃料电池汽车尚未实现规模化应用、氢源远离应用场景等问题。 委员们建议创建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并将成渝氢走廊区域纳入示范应用城市群,支持两地沿城际干线加快建设氢能基础设施,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运营,并对车辆推广应用,整车、系统、电堆、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以及氢气供给等给予资金政策支持。 委员们还呼吁推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联合共建长江经济带氢走廊,加快打造氢能干线高速、构建氢能供给体系、培育氢能产业集群,建设应用场景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聚发展的氢能应用先导示范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 以规模带动产业提质降本,打造低成本绿氢保障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表示,在加快构建氢能产业生态方面,建议以规模带动氢能产业提质降本,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通过财政支持与碳市场机制协同的方式,推进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张国强表示,虽然近年来国家专项政策接连出台,自主化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技术逐步成熟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但随着氢能产业发展向纵深推进,产业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和关键卡点,主要体现在行业规模小,难以支撑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氢气来源范围小,制氢规模不足,尤其是绿氢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造成氢气供应不足,氢气价格偏高两方面。 基于此,张国强从三方面提出加快构建氢能产业生态的建议,包括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以规模带动产业提质降本;打造低成本绿氢保障,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产业发展政策瓶颈,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美锦能源董事长姚锦龙: 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姚锦龙指出,氢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国家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但氢能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推进过程中仍存在氢能尚未实质纳入能源体系、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碳减排方法学体系未成型等问题,需将行业卡点、堵点逐步解决,才能加速氢能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 为此,姚锦龙从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一是部门联动,完善政策法规配套措施;二是拓宽场景,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创新引领,加大氢能多元示范应用;四是开放共赢,构建氢能减碳交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