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催热氢能产业
在“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战略下,我国多地出台氢能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产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日前,深圳发布《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深圳将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建成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先进制造集聚高地、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30个省份、150多个城市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提及氢能发展,有50多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根据各省区市规划目标,到2025年全国将建成加氢站超过1000座,推广氢燃料车超过54000辆。
业内预计,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提速。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两天后的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在这两份“双碳”顶层设计的文件中,氢能被多次提及,寄予厚望。
氢能是一种清洁低碳、高热值的二次能源,在工业、交通等众多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极好的能量存储介质。氢作为燃料,在长距离运输的重卡等领域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相比于锂电池,氢燃料电池有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等优势,更适合长距离、重载荷的商用车辆。此外,在航运、钢铁冶金等工业减排方面,氢能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我国为全球第一产氢大国,氢气产量由2016年的1850万吨增至2020年的2500万吨,随着对氢能需求的增加,2025年氢能产量将超过4000万吨。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为了实现“双碳”战略,打造地方发展新动能,各地都在积极布局以氢能为核心的产业园,吸引企业加大对氢能产业的投资。比如,11月26日,中国能建发布公告称,计划投资50亿元人民币在北京市大兴区设立全资子公司中能建氢能源。布局氢制取和销售、氢制取设备研发、氢能应用场景开发等领域。11月30日,中国石化正式宣布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建设。作为年产氢气350万吨的国内最大氢气生产企业,中国石化锚定建设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的目标,计划到2025年,建成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吟认为,目前,我国氢能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急需关键技术创新、政策扶持、人才储备以及市场推广,更需要政府、行业以及全产业链共同发力,推进氢能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各地氢能发展虽然火热,但尚缺乏国家层面的氢能顶层设计,氢能发展路径、发展目标尚不清晰,氢能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过热现象。据了解,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望于近期公布,涉及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政策保障等方面。可以预计,国家层面关于氢能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的出台,将解决目前政策同质化、碎片化等问题,指导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