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元素网

政策“东风”持续吹送 我国氢能源产业站上政策风口

发表于:2021-12-02  来源:览富财经网  

近期,A股氢能源概念再度受到资金关注。消息面上,经过较长时间的规划研讨之后,国家氢能顶层设计有望加快对外发布。这是一份涉及氢能产业的中长期规划,将对未来氢能产业的持续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受消息影响,12月1日,A股氢能源板块持续拉升,致远新能、京城股份、美锦能源、金能科技、国林科技等氢能概念股纷纷涨停,厚普股份、阳煤化工等股价亦大幅拉升。

政策支持氢能发展,叠加行业长期发展的巨大潜力,氢能源产业链上制氢、储运等环节均孕育了大量投资机会,因此得到资本市场的格外青睐也就不足为怪。而实际上,自2020年2月初以来,氢能源板块涨幅已悄悄翻了一倍多,成为同期表现最亮眼的板块之一。

氢能产业已站上政策“风口”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氢能地位逐步得到提升。燃料电池示范应用政策启动后,氢能产业顶层设计推出的预期持续升温。在政策鼓励下,氢能产业化节奏有望提速,市场对未来氢能应用场景的预期也更加明确。

氢能源作为清洁能源,可以更好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因此近年来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2019年两会期间,氢能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全国各地掀起了氢能发展热潮。随后,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政策的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的发布,均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

此外,近年来很多省市也纷纷发布“十四五”促进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50多个地级市发布氢能产业规划,北京、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份相继出台“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或扶持政策,并从产业规模、企业数量、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等方面明确阶段目标。

如北京市明确,2023年前,培育5至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2025年前,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

同时,各地还出台了不同程度的氢能补贴和奖励政策。北京市在建设环节上对规模以上的加氢站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在运营环节,给予加氢站每千克氢气运营补贴;燃料电池汽车按照中央与地方1:0.5比例安排市级财政补助。上海、重庆、河南等地近期也陆续出台氢能地方补贴政策,不仅涉及全产业链,补贴力度也不小。

不同政策均体现出对氢能产业的大力扶持。在政策的大力支持鼓励下,在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近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示范演示的全方位格局,布局了完整的氢能产业链。

超万亿氢能源赛道蕴含无限商机

氢能产业是一个拥有极高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的产业,与锂电池产业链相比,氢能源产业链更长,复杂度更高,理论经济价值含量更大。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最近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氢能领域的投资将激增至5000亿美元。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全球氢能产业将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并在全球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

此外,燃料电池和氢能源汽车未来的市场发展空间也极大。氢燃料电池具有效率高、污染小、噪声低、充能快等优势。根据预测,2020-2025年全球燃料电池市场年复合增长将达到16.64%,2025年将达到90.5亿美元。

有研究报告认为,中国未来有望领跑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为5%;到2050年,需求量将达到6000万吨(相当于2020年的292.68%),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为10%,可减排约7亿吨二氧化碳,产业链产值达到12万亿元/年。

其中,交通运输领域用氢2458万吨,约占该领域用能的19%,相当于减少8357万吨原油或者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工业领域用氢3370万吨、建筑及其他领域用氢110万吨,相当于减少1.7亿吨标煤。全国加氢站达到10000座以上,燃料电池车产量达到520万辆/年。

研究人士认为,氢能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环节,是国家能源产业化顶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当前全球能源供给侧矛盾日益紧张、大国博弈激烈、地缘政治军事冲突不断的国际大环境下,大力发展氢能源这样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这样一个主要能源依赖进口的大国显得尤为重要。

氢能源行业是一个超万亿的广阔赛道,目前已经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涉及氢能源业务领域相关布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