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元素网

武汉千亿氢能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发表于:2021-12-01  来源:隆众资讯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氢能产业的城市之一,今年以来,武汉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在制氢、储氢、运氢和用氢的产业链上取得多个突破。从质子膜、膜电极,到氢燃料电池系统、加氢站和氢燃料电池整车,武汉氢能产业集群成形。

武汉千亿氢能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继康明斯武汉氢能源工程中心正式挂牌、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园一期投产后,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建在武汉经开区的目前国内最大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将迎来正式投产。

“武汉聚集了一批国内氢能产业的顶尖企业,掌握关键自主核心技术,构建了相对完整产业链,完全有希望成为武汉下一个千亿产业。”专家表示,武汉着眼于全产业链布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在相对薄弱的制氢、储氢和运氢环节,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实现突破,开展产、学、研合作,让氢能科研成果迅速产业化走入市场,打造千亿元氢能产业集群“未来可期”。

一、瞄准千亿产业:青山区、武汉经开区布局氢能全产业链

翻开最新的武汉产业地图,氢能作为六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在全市有集中布局。在青山区,布局有氢能源产业集群;在武汉经开区,布局有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

今年6月,武汉氢能产业促进联盟成立并落户青山区。该联盟由国家电投、宝武集团、东风集团、三峡集团、延长石油集团、武汉理工大学等6家单位发起,旨在推动国内外氢能产业链有序共享和联结,促进武汉市氢能产业快速、健康、高效发展。

据悉,青山区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成立武汉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青山区氢能产业基金,建设氢能产业园,打造制氢加氢一体化及产业链配套、氢能综合利用、加氢站及其专业设备制造基地等一系列全产业链项目,力争“十四五”末氢能产值达200亿元。

根据武汉市今年6月发布的产业地图,武汉经开区重点布局氢燃料电池产业。武汉经开区打造车谷创新大走廊,构建“3+N”现代产业体系,到2025年形成千亿元氢能产业集群。

在武汉经开区先进制造产业园,有一张招商地图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标注了全区氢能产业布局,涵盖从质子交换膜、膜电极、氢燃料电池电堆到氢能整车生产制造的全产业链,氢能产业集群态势初显。“这些企业大多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武汉经开区先进制造产业区负责人表示。

仅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武汉经开区就聚集了一众“大咖”,其中不仅有雄韬氢雄、众宇动力、康明斯氢能中心等民营、外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还有东风公司、国家电投氢能公司等“国家队”。

二、形成产业竞争力:氢燃料电池“心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

经过近几年来的招商引资和产业链培育,武汉的氢能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产业竞争力。雄韬氢雄是国内氢能燃料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其燃料电池产品功率覆盖52—130千瓦,已为宇通、中通、申龙、东风、中车、福龙马等10余家国内知名整车企业累计配套超过60款燃料电池汽车车型,是国内配套开发氢能燃料电池车型最多的企业之一。

2017年,雄韬氢雄落户武汉经开区,投资50亿元建设氢能产业园,可年产膜电极100万片、电堆10万套、燃料电池发动机10万套,可装配10万台氢能汽车整车。目前,园区一期已经投产,园区二期建设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膜电极被称为氢燃料电池的“心脏”,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掌握其关键技术,并成为全国最大膜电极生产企业。据了解,武汉理工氢电生产的膜电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还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几年国内氢能产业发展十分迅猛,公司产值从2017年销售几百万元,到2019年已经增长到一亿元,未来不排除会像动力电池一样出现爆发式增长。”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明星说。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国家电投氢能公司氢能产业基地园区办公楼和研发楼已经启用,目前国内最大的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即将正式投产。此外,燃料电池电堆及膜电极产线的建设也将启动,2022年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据悉,国家电投计划到2024年前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形成年产1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1万套燃料电池电堆和5000套电池动力系统的产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