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勇:我国氢能产业应用场景极其广范,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
新华网北京7月24日电 24日,氢能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在视频连线中表示,我国发展氢能产业有诸多应用场景,部分地方已经着手布局氢能产业链,但在核心材料、零部件、装备重大工程等方面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干勇表示,氢能作为二次能源,从制氢和运氢的成本而言,也很具有经济性,但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零部件、装备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膜电极是燃料电池最昂贵的部件,国内制定了支持中长期膜电极计划,但有些指标没有达到,投入还不够,大型企业的介入也不够。
国内氢能产业形成了六个产业集群,包括氢能源的利用、新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线等,截至2020年2月,中国加氢站数量达到64座,有40个地区出台了相关的氢能规划,其中,广东和山东已经通过了验收。
氢能源在我国地方发展方面,干勇介绍,京津冀、华东等六大产业集群完整的产业链正在形成。河北钢铁很早就准备利用钢铁行业工艺大量产氢,进行柴油机的改进,建立统一的加氢站,每天加氢500公斤,现在已经开始试运行。
山东全省在氢能源发展方面统一行动,以合理的规划降低成本。山东电解铝和焦炉煤气产量很高,副产氢近90万吨,仅现存氢就达到75万吨。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上,包括山东潍柴等都在行动。山东的发展战略是“两横两纵氢走廊”,氢气产能庞大、副产氢多,发展氢能条件非常好。
广东发展氢能进展很快,特别是佛山,已经建成了17座加氢站,现在已经有2159辆燃料电池车。补贴政策方面,最多可以补贴到每个加氢站800万。广东省“一环三线”的规划上周刚刚进行了验收,近期要达到一万辆新燃料电池的运行。
干勇称,新燃料电池要大量推广有一定的市场限制,但可以作为技术驱动型,运氢、输氢、加氢、储氢,包括加氢站、标准、示范县向全国输出技术。比如山西省发展氢气是环保群东,其每年外输6亿吨煤,50%是公路运输,2050年,山西省及京津冀地区燃料电池预测消耗氢气约1400万吨,所需煤约1亿吨。
四川省的可再生能源比较丰富,水、天然气不少,产氢28万吨左右,可满足6万辆公交使用。海南方面,2030年燃油车禁售,新燃料汽车就是非常好的应用场所,目前海南也在做新的规划。内蒙古是重要的产煤地,将是氢能很重要的来源地。
云南水资源开发力巨大,目前正在做发展氢气的规划,有一些特殊的有利条件,除了可再生能源、水资源、水电,云南有几千个废有色金属矿,可以作为储氢或者是储二氧化碳的大仓储,成本很低。
“全球氢能竞争中我们还没有占据优势,我们核心材料、零部件、装备重大工程等方面存在不少关键问题,我们能源体系定位还不清楚,顶层设计和法律法规不完善,们希望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等全省一盘棋,这样可以能源合理、效率高、成本低。”干勇说。
干勇提出,中国应该在柴油车方面开创氢能的“重卡时代”。因为柴油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68.3%,柴油车占汽车保有量的9.4%,颗粒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99%以上。物流密集的港口地区适合建立柴改氢示范区,氢燃料电池车的特点适合长距离、重载,若改为“氢能重卡”,氢需求量大。
港口地区大型钢铁企业及联产焦化企业,副产氢来源有保障,可实现氢源供应的经济效益。港口交通发达,可以开创氢能重卡时代,优先发展氢能源商用物流车这是重中之重。国内的主要海港,按照一个月货物60%的公路运输比例,估算重量2.36亿吨,约1600万车次,需消耗柴油400万吨,折算氢气240万吨/月。
此外,钢铁行业可以搞氢循环经济。他提出,氢气的纯度不需太高,达到60%的就很好用。第二,用氢生产的铁水量纯度相当高,没有碳,耐蚀能力超过一般的不锈钢。现在宝武已经全部启动,抓两头,促中间,抓用氢和制氢,促进储氢、运氢、加氢的发展,因而氢能冶金技术,对钢铁行业流程制造也很重要。
固态储氢固态储氢已经有一定商业模式,经济可行性高,技术路线也已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