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元素网

业界呼吁对我国氢能发展全局谋划

发表于:2019-12-23  来源:水氢视界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形势火爆,大量资本和人才快速汇聚,创新和应用成果此起彼伏,但鉴于氢能缺乏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定位和方向尚不完全明确,业内呼吁,将氢能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定位,制定系统的氢能发展规划,有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氢能技术不再是瓶颈

“2019年是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肖芳锋指出,在新能源汽车国家规划中,氢燃料电池车与电动车是两条并行的路线,各有优势。与电动车相比,氢燃料电池车在续航里程、加注时间、低温性能、可回收等方面具有优势。 经过大量运营实践(大规模、长距离),燃料电池车技术路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充分验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开始逐步进入商业化阶段。还有数据显示,国内氢燃料汽车超过4000辆车,行驶里程超过1400万公里,燃料电池车技术路线得到了广泛认可,国内产业链正趋于完善。 水氢产业联盟开展AH7500水氢动力模块和其核心部件的应用和产业化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该项目包括电堆组装线、膜电极生产线、双极板生产线、重整器生产线、提纯器生产线、氢堆组装线、电控器生产线、湿化器生产线、催化剂生产线9条核心生产线中的1条核心生产线及1条总装集成生产线,即1核+1总适度自动化生产线。目前各生产线的建设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总装总成生产线、膜电极生产线、电堆生产线、DC/DC生产线已经在安装调试当中。

氢能行业存在的困境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形势火爆,大量的资本和人才快速汇聚,创新和应用成果此起彼伏。不过,不容忽视的是行业起步较晚,面临技术性能指标有待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滞后、行业标准法律法规不完善,行业秩序未建立等诸多问题。 鉴于氢能缺乏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定位和方向尚不完全明确,业内人士呼吁,将氢能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定位,制定我国氢能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布局和发展路径,制定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有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连荣认为,推进氢能技术进步、推动我国氢能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打造中国的氢能技术研发体系,形成中国的氢能产业链,催生中国氢能经济的规模发展。他建议,将氢能管理逐渐的从危化品中分离出来,纳入到能源体系进行管理,便于氢能应用,明确加氢站等审批流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氢安全技术研究,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兴业务研究与规划专家邢璐指出,我国氢能产业链诸多环节和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尚未实现自主研发。在车用氢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的衰减机制、储氢压力-材料-效率-成本平衡等基础研究方面仍然薄弱。

水氢为氢能利用全局谋划

“水氢技术”是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中的一种,但技术路径有别于大规模制氢——压缩储运——加氢——燃料电池——用氢路径,它将小型的甲醇水重整制氢设备与燃料电池进行高度集成,氢气即产即用,实现了在同一设备中即时制氢、即时发电。 水氢技术可替代传统大规模制氢并分散利用的方式,完全避开传统用氢过程中的储运及加氢过程,解决氢能应用的安全问题、成本问题及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燃料电池的氢源,为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市场与商业化提供出路,具有经济性、安全性、便捷性、实用性、高效性、环保性等优点,是一项能引领氢能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 水氢产业联盟已经于2018年全面展开AH7500水氢动力模块9+1核心配件的10万套全自动生产线的建设,并于今年落成膜电极生产线、电堆生产线、DCDC模块生产线、总装总成生产线等,产业化后水氢动力模块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围绕水氢机的发展,团队积极聚合技术、人才、服务等全要素资源,深化水氢产业链协同创新,构筑完整的集水氢基研、产业孵化、成果产业化、示范应用、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水氢产业生态体系,在产业链上游积极开展科研创新,自主研发和对外引进相结合,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在产业链中游方面加强产品示范推广和生产应用;在产业链下游布局、引进、孵化水氢相关产业项目。 此外,团队聚焦打造集水氢技术研发和创新、先进适用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研发供给于一体的水氢产业创新平台。积极整合优化资源,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聚焦于水氢机的技术研发智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