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能重卡落地运营81台,订单超500台
在能源转型、“碳中和”和中央财政大力支持的大环境下,中国氢燃料电池重卡在2020年开始小批量落地示范,同时部分应用场景订单开始释放。公开资料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国内市场氢燃料电池重卡落地运营81台,市场订单超500台。
2020年国内部分氢燃料电池重卡运营和订单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整理
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调研显示,从氢燃料电池重卡推广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山东、上海、山西等港口或煤炭资源丰富地区;从氢燃料电池重卡运营方来看,主要是港口运营方、钢铁企业、煤炭企业等。这些企业先试先行的动力在于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运作模式一般为需求企业与氢燃料电池企业联合在所在城市内进行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运营。
整体而言,2019年~2020年国内氢燃料电池重卡产业链部分环节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但仍有部分环节依然薄弱,例如储氢、大功率长寿命氢燃料电池系统等技术尚不成熟,在市场应用方面仍面临一些技术难题,同时用氢成本相对高昂。接下来,氢燃料电池重卡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如何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快速发展?
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
重卡在整个汽车市场比例不算大,却是污染最严重、石油消耗量最多的车型。在交通领域需要大幅降低碳排放的形势下,重卡成为被重点关注的对象,氢燃料电池重卡则是让重卡脱离污染排放的一个重要选择项。
在2020年9月发布的“以奖代补”新政中,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政策偏向于重型车,规定质量等级高于12吨、燃料电池系统功率大于80kW的重型车,在满足运营条件的情况下,可获得27.17~54.6万元/辆不等的中央财政补贴。这一国家政策成为了刺激氢燃料电池重卡发展的直接因素。
2020年是氢燃料电池重卡实现“从无到有”的起始年。在这一年里,燃料电池企业不断推出适应重卡需求的新品,燃料电池向大功率发展趋势明显;工信部发布的推荐目录中,氢燃料电池中重卡车型占比明显增加;晋中、阳泉、长治、鄂尔多斯、唐山、宁东等多地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氢能重卡;市场方面,氢燃料电池重卡落地运营81台,市场订单超500台。
毫无疑问,氢燃料电池重卡寄托了产业链企业的无限期望。从整个重卡市场来看,氢燃料电池重卡的替代空间非常大。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重卡市场总销量为162.3万辆,刷新了全球重卡年销量纪录,比2019年(117.4万辆)上涨38%,净增长近45万辆。这是全球重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预计中国的重卡年销量将占到全球重卡行业销量的7成左右。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将持续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推动“新基建”项目落地实施,而传统基建仍将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政策方面,国三淘汰进入自然更新为主阶段,拉动力相对减弱,国四车限行范围或将扩大,整治非法改装、治超治限力度依然不减,诸多因素将会持续带来置换需求。
可以看到,重卡整体销量正在强势增长,同时降低排放的置换需求非常大,加之国家层面加大力度推广新能源重卡,作为新能源重卡一个重要选择项的氢燃料电池重卡迎来了机遇期。
需注意的是,氢燃料电池重卡的竞争对手换电重卡也开始蠢蠢欲动。2020年以来,多家车企推出换电重卡,如在339批新车公示中,徐工汽车、北奔重汽、陕汽集团都推出新款换电重卡。换电重卡适用于城市区域建筑建材运输、矿区矿物运输、港口区域物流运输等一些特殊的场景中。
氢燃料电池重卡若想赢面更大,除了精进技术之外,还需要在商业模式上有所突破。
商业模式能否突破?
事实上,国内一些重卡使用密集地区的代表企业与燃料电池头部企业已经开始探索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商业模式。其中一个重要模式是打通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内循环”。
以雄韬氢雄和华阳集团阳煤化工股份合作为例,双方共同投资建设氢能重卡加氢站,雄韬氢雄配套氢燃料电池重卡,华阳集团打通低成本煤制燃料电池用氢气技术途径,于是构建出“制氢—提纯—运氢—加氢站—氢能重卡应用”整条链,让氢燃料电池重卡得以顺利投入示范运营。
美锦能源也正在山西打造氢燃料电池重卡产业链循环发展模式。在应用端,山西是重卡应用的重镇,开展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推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仅美锦能源的煤焦板块就有上万辆需求;在生产端,美锦旗下飞驰汽车拥有国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重卡研发和生产能力;在产业链生态上,焦炉煤气具备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制氢优势,加氢网络提供配套保障,智能货运物流平台形成重卡网络化运营,构建“上游氢能制储运加—中游氢燃料重卡研发生产销售—下游示范运营管理”的生态闭环。
唐山海港开发区也曾公开表示,将从制氢、储运氢、加氢、氢能汽车、氢能装备生产等方面,打造全产业链“氢能重卡”产业模式,打造河北省乃至全国重卡运输“柴改氢”的示范区。该地区在河北省内率先推动49T氢燃料电池重卡在沿海港口工业集中区示范运行,以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运行为切入点,以内部循环生态圈为支撑,立足供应端和需求端优势开发港内资源促“内循环”。
类似上述模式,国内还有长治、鄂尔多斯、宁东、宝山基地厂区等多地都在积极探索中,包括重塑科技、新源动力、清能股份在内的燃料电池头部企业已经瞄准了这些地区的氢燃料电池重卡配套订单,在此不一一赘述。
而除了打通氢燃料电池重卡“内循环”以外,也有先锋企业开始探索如何实现氢燃料电池重卡全生命周期低成本,从而加快推广速度,其中一个方式是探索无人驾驶氢燃料电池重卡。
GGII分析,在港口码头、矿区及厂区等相对封闭的区域里,采用重卡最贵的是人工,如果采用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省去这部分成本,那么氢能重卡在其全生命周期里也就具备了经济性。这就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一旦规模化推广,对产业拉动作用很大。
2020年4月,雄韬股份完成对上海西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西井科技”)的战略投资,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雄韬股份表示,公司携手西井科技将发挥各自在新能源与无人驾驶领域的产业优势,进行深度合作。双方拟以港口为切入点,联合开发港口氢能无人驾驶车辆。在业内人士看来,他们很大可能将在港口合作推广无人驾驶氢燃料电池重卡。
在2020年10月举行的佛山国际氢能展上,广东汉合汽车有限公司首次发布了其自主研发设计的首款700bar氢燃料电池自动驾驶重卡——星索1号。星索1号搭载的是重塑科技专为重型车辆研发设计的PRISMA镜星系列燃料电池系统,一台车搭载2套额定功率为110kW的燃料电池系统。这意味着重塑科技也开始了在无人驾驶氢燃料电池重卡领域的探索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