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元素网

调研| 东方氢能曹剑绵:氢燃料电池补贴很重要,如何补更重要

发表于:2019-12-20  来源:第一元素网  

曹剑绵认为,氢能作为新兴产业目前处于发展早期,因此补贴支持很重要,也很合理,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补贴,引导产业在国家战略框架下健康成长,快速成熟。

2018年4月,在东方电气集团领导班子的集体决策下,东方电气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氢能”)正式成立。

作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气集团”或“东方电气”)的独立子公司,也是其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东方氢能的成立在行业中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对氢能行业本身来说也是极大的利好。

东方电气集团作为布局氢能较早的中央企业,能真刀实枪投入做氢能,多年潜心踏实搞研发,也提升了氢能产业各方的信心。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近两年氢能比较热,所以东方电气才成立子公司来做氢燃料电池。而实际上,这是一家从2010年就开始组建团队,耗时近十年,脚踏实地潜心研究氢燃料电池,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肩负绿色使命的企业。

因此,东方氢能的成立其实是一种顺理成章。用东方氢能党委书记、总经理曹剑绵的话来说:我们致力于绿色能源,肩负着国家使命,这背后是东方电气将近十年的潜心研究和自主创新,付出了无数看不见的汗水和心血,现在可以产业化了。

作为一家总部位于成都的央企,东方电气在立足成都,打造绿色氢都的同时,辐射中国西部并放眼全国,与国内外众多产业链伙伴一起,共同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化进入快车道。

当前,我国的氢能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设施缺乏、成本较高等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当前国补细则迟迟未落地,是眼下业内各企业最关心的事情。 

第一元素作为国内专业的氢能源科技媒体,近日专访了东方氢能党委书记、总经理曹剑绵。就东方氢能的成立背景、核心技术、典型业绩、对产业补贴的看法、以及公司后续规划等问题展开了对话和交流。

东方氢能党委书记、总经理曹剑绵

曹剑绵不仅有着多年传统大型制造业的从业及管理经验,还曾担任过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和东方电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因此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以下为访谈全文:

坚持自主创新,打造绿色新产业

01第一元素:作为东方电气集团的重要子公司,您能否先简要介绍一下东方氢能的基本情况以及贵公司成立的原因和意义?

曹剑绵:谈及东方氢能成立的原因和意义,首先需要了解东方电气整个集团公司的发展和战略。

东方电气是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大型能源装备制造央企,也是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EPC集团之一,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十几年排名全世界第一。

从一个成立于西部地区的水力发电设备厂,到现在成为“水电、火电、核电、气电、风电、太阳能、氢能”多电并举的综合性能源装备集团,东方电气始终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在这几十年中,我们国家在基础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真正达成了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东方电气也随之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国之重器,为国家经济的腾飞提供能源保障。

但我们也非常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未来能源的格局和结构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第一,中国经济结构在调整,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未来会逐渐被淘汰,能源的消费结构会发生改变;第二,我国对环保的要求日益提高,对能源利用的减排标准非常严格,能源供给结构也会发生很大改变。 

在国家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东方电气始终承担着“绿色动力,驱动未来”的重要使命。

东方电气一直都致力于能源的低碳高效利用。我们的大型水电装备开发制造属于世界一流,核能发电装备制造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从2006年开始进入风电领域,是央企中最早开展风力发电设备研发制造的企业,今年亚太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10MW海上风电设备成功下线,在新能源领域打造了东方的名片。

致力于绿色能源应用是东方电气的使命,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我们也面临着战略转型。

2010年,东方电气在传统发电设备产量还未达到顶峰之前,开始进行氢能产业战略布局,依托东方电气中央研究院启动氢燃料电池等未来先进能源装备技术的研究。

2012年,我们基本形成了自身的燃料电池技术体系。

2015年,我们启动了燃料电池的产品化应用。

2017年,我们实现了燃料电池核心部件膜电极、电堆、发电模块、系统集成及电驱动技术的国产化并完成了燃料电池公交车样车的研制。

2018年,氢能作为集团战略转型重点方向之一,经过了将近十年积累,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

为全力推进氢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应用,东方电气成立了以集团总经理为组长的氢能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协调产业化发展,并成立了专业的产业化平台公司---东方氢能,具体负责产业化实施。

02第一元素:东方氢能在氢能产业链中主要专注于哪些环节?其核心技术产品和典型业绩都有哪些?

曹剑绵: 东方氢能在氢能产业链中专注于膜电极、电堆、发动机以及整车的控制系统,组建了50余人的专业化研发团队,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深入开展基础性、机理性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经过数年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2018年,在成都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交付了10台装配了东方氢能45KW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公交车,在成都市郫都区P09公交线正式载客运行,这是我国西部地区第一条、全国第二条商业化运行的氢燃料电池公交线。

目前,10台公交车总运行里程超过70万公里,单车最高运行里程超过8万公里,百公里平均氢耗3.4公斤,经过一年的示范运行,具有东方电气自主技术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充分验证,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9年4月10日,由东方氢能投资建设的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具备年产1000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批量化生产能力,这是中国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标志着东方电气的氢燃料电池产品生产由小批量到规模化、自动化的转变。

关于核心产品:我们的产品从核心部件膜电极、电堆到发动机系统均由东方电气自主开发研制,性能指标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在第一代发动机示范运行的基础上,我们持续开展技术迭代和产品优化升级,开发出了第二代发动机产品,该产品已经在2019年交付的90辆公交车上应用,同时完成了6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程样机的开发。

03第一元素:东方氢能可以建立一条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并成功投产的关键原因有哪些?会有哪方面的优势?

曹剑绵:东方电气是一个大型装备制造型企业,拥有很多懂管理、懂产品、懂产业化方面的人才,公司成立后,我们在全集团进行人力资源整合,很快组建一支较强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专家相结合的产业化团队,很快建立起了产品开发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生产制造体系、供应商体系以及运营维护体系,很快实现从成果向产品、产业的转化,快速推进产业化进程。

自动化生产线的建成大大提升了产出效率、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降低了制造成本,为顺利完成今年90套氢燃料发动机的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补贴与产业的发展应该协同

04第一元素:补贴对于氢能这样一个新产业在前期至关重要,但业内很多人猜测氢燃料电池补贴政策不会延续,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曹剑绵:首先我觉得新兴产业在没有形成生态链之前,需要政策引导和政府资金的支持。

氢能产业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对经济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是有益的,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政府应该大力支持,正确引导。

作为中央企业应该服务于国家战略,主动承担绿色动力,驱动未来的历史使命,让氢能点亮美好生活。

但整个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还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技术、产品和产业还不够成熟,产业链条长,涉及的行业较多,范围较广,产业面临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供应链的形成、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法规标准的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单靠个别龙头企业难以解决,要实现氢能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我个人认为,政府应该支持自主创新的企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企业。企业要以开发产品和发展产业为根本出发点,而不能仅仅为了拿政府补贴。

补贴很重要,但如何补贴更重要。补贴与产业的发展应该协同,长期的政府补贴,容易让企业患补贴依赖症,不利于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的培育,但补贴政策突变,也会给企业带来严重伤害,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在制定补贴政策时,应该明确补贴的基本原则、期限和目标,制定一个系统的方案和行动计划,引导企业有序开展技术创新,持续降低产品成本,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05第一元素:成都对氢能非常支持,那么东方氢能在成都的氢能产业发展中将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曹剑绵:东方电气作为成都市氢能产业的龙头企业,在四川省政府和成都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较好的发展,我们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加强与本地氢能领域的企业、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携手共同推进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氢能产业的发展。

在推动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方面,东方氢能牵头成立了成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促进会,起草了成都市和四川省的氢能发展规划,2019年4月牵头组织召开了成都首届国际氢能大会。

成都市发展氢能产业具有比较好的条件,很多本地高校、企业以及研究机构都在从事氢能及燃料电池方面的研究,成都的氢能产业起步较早、产业较全、发展较快。

东方电气作为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促进会的会长单位,将发挥好促进会平台作用,认真做好产业研究,为政府建言献策,加强产业协同,联合氢能产业领域相关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围绕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卡脖子的技术难点,开展联合攻关,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区氢能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有序推进成都市和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的落实落地。

06第一元素:东方氢能下一步将会开展哪些具体的工作?未来还有哪些规划?

曹剑绵:我们要坚持战略定力,潜下心来做几件实事。

一是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基础性技术研究。重点是围绕膜电极低铂载量和长寿命、电堆水热管理及批量化制造工艺优化、大功率发动机系统集成和控制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

二是加强协同创新,联合国内外有实力的研究机构和供应商,围绕氢能产业链各环节卡脖子的短板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快关键原材料和核心技术的突破。 

三是加快体制机制转变,有序推进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方案落地,为公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