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氢能产业投资超1600亿!内蒙古位居榜首,氢端成为吸金洼地
报告要点:
2020年名义总投资额超过1600亿,对比2019年的1800亿略有下降;
2020年投资额分布先高后低,上半年投资额占全年75%;
内蒙古、广东、山西成为2020年国内氢能产业投资最大的省份;
资金去向仍以产业园区和公司直投为主;
示范政策倾向导致投资分化,资金向龙头企业聚集,氢端成吸金洼地;
2021年营销和融资决胜负,其中融资是企业最大刚需;
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和产业投资额度虽然均有所放缓。但公开数据显示看,2020年氢能产业名义总投资规模与2019年仅有11%左右的降幅。在资本的持续推动下,2020年的氢能产业的整体发展迅速,尤其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的降本增效表现可圈可点。
2020年投资总额分布前高后低,总量略有下降
氢云链数据库整理了2020年氢能行业的投资项目(不包括没有具体项目内容及资金数目的框架性协议、股权交易协议等),其中公开的投资事件超过90起,并有多起项目达到100亿级别的投资规模,国内氢能产业名义总投资金额超过1600亿,同比下降11%。根据氢云链数据库显示,2018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及规划资金超过850亿元,2019年名义总投资规模达到1805亿。
图1 2020年各月份名义投资 来源:氢云链投融资数据库
2020年投资额分布呈现先高后低趋势,上半年投资额占全年75%。在疫情影响严重、顶层设计缺位、国补政策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况下,2020年1-2月氢能产业投资额仍实现了大幅增长。3-6月氢能产业投资额连续上扬后,7月掉头向下,7-9月连续下跌,在9月份氢能产业投资额处于全年谷底。10月掉头向上,10-12月连续上涨。
虽然下半年疫情管控放松,经济复苏,但示范政策的靴子没落地,资金观望状态明显,存在择机行为,导致实际入场额度仅站全年25%。虽然整个三、四季度氢能产业股权投资情绪高涨,但实际落地额度不高。
如何解释这个现象?不考虑资本择机行为,公司股权投资流程复杂,周期较长也是下半年产业投资额低的原因之一。氢云链认为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效应,如果年前示范政策能够靴子落地,预计2021年的产业投资事件频率和额度会创出历年新高。
2020年公开的投资事件中达到100亿投资规模的项目达到了5起,其中有2起是在疫情最严重的2月签订。2019年同期有4起百亿级别投资事项,1、2月的两笔大单保障了2020年产业投资金额保持相对稳定。
图2 2020年与2019年月度投资项目总金额对比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氢云链投融资数据库
内蒙古投资金额最大,大资金向产业上游聚集
如图3所示,内蒙古、广东、山西投资金额最大,珠三角、长三角以外的地区成为资金投入新热点。
按省份看,内蒙古、广东、山西等省份依靠大型制氢项目在投资金额方面名列前三,重庆、湖北则依靠大型汽车产业园项目进入前5,非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如重庆、新疆、天津等地区成为产业投资主要去向。
需要指出的是,进入投资额前十的省份中,除了最末的江苏与山东,其余省市均都主要依靠制氢项目与汽车产业园项目拉高投资额,显示目前投资的主要去向仍是上游氢气制备和下游氢燃料电池汽车集群建设。
江苏与山东是什么情况?江苏注重零部件环节,这一波的产业链投资基本结束;虽然山东化工企业多具备氢源优势,但2020年的投资节奏不快、投资额度不高。
图3 2020年各省份氢能投资项目总金额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氢云链投融资数据库
资金去向仍以公司直投与产业园区为主
从项目类型看,主要分为产业基金、产业园区投资、公司直投及联营合营四类,其中产业园区与公司直投仍是资金主要去向,占比分别达到45%和34%。
图4 2020年投资去向分布 来源:氢云链投融资数据库
对比2019年,2020年产业园区投资稳重中有升,意味着布局氢能产业的地方政府数量依然有增无减。
公司直投规模大幅上涨,助力氢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产能释放后有利于解决目前氢能产业产品成本高昂的现状。这也意味着现阶段氢能产业园区的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大量项目落地有助于加快实现氢能产业的区域集聚效应。
联营合营当前投资额占比与2019年对比变化不大,主要变化在于除了以参股形式进入氢能产业之外,企业间项目合作的案例大幅增加。
产业基金募集同样变化不大,但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以氢能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亿华通成功上市形成财富效应。二级市场企业如潍柴动力、东风汽车、雄韬股份、美锦能源均有氢能产业方向募资动作;一级市场来看,国补示范政策补贴范围,导致一级市场投资出现分化,资金向八个核心零部件龙头企业聚集,龙头企业受到了资金方的追捧。如重塑科技、国鸿氢能、擎动科技、东岳未来等龙头企业有战略眼光,在下半年迅速完成若干轮数亿级融资事项,为明年跑马圈地做好准备。
氢云链认为,2021年品牌、营销和融资决胜负,其中融资是企业最大刚需。